2007年12月23日 星期日

吾道一以貫之-宣公上人

曾子,名參,字子輿,是春秋時代魯國人。孔子說:「參也,魯。」魯,就是很老實的一個人;曾子的心很直,對父母很孝順,為孔門的入室弟子,傳授孔門心法。他為人注重信義,每天都用三省的功夫律己。
三省的功夫是什麼?就是「為人謀,而不忠乎」,我替人家做事情,是不是盡上我的忠心?我有沒有虛偽?有沒有騙人?有沒有盡上我的責任?「與朋友交,而不信乎」,我每天與朋友交往,有沒有欺騙朋友的行為?這也要省察自己。
「傳,不習乎」,老師所教授的道理,我是不是能常常溫習,時刻莫忘?
他有這種堅、誠、恆的思想行為:堅,有殷勤、堅固的心;誠,篤實、很誠懇的學習;恆,不會今天學一學,明天就不學,而是恆常不變的。
有一天,孔子對學生說話的時候,單單提出曾參的名字說:「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意思是說:「曾參啊!我所教授你們的道理,可以用一個道理貫串一切的道理。」這也就是佛法中所謂的:「一本散為萬殊,萬殊仍歸一本。」你能把一個道理通達無礙了,一切道理就都能通達無礙;你要是一個道理不明白,則一切道理就都不能明白。
究竟什麼是個道理呢?就是破無明,顯法性;不過在儒教裏頭,還沒正式講破無明,顯法性。
這個語意是什麼呢?就是人沒有自私自利的心,沒有這欲念。你若能沒有欲念,智慧就開發,一切的問題也都迎刃而解,沒有一切的障礙。

所以孔子說:「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我所傳授的道理,就是這個理論;你若通達了,一切的理論都會通達了,也就是所謂「但得本,不愁末。」你把根本的法門得到了,末梢的問題也都不成問題了。
曾子曰:「唯。」曾子一聽似乎明白了,說:「是!是這樣子。」也就好像「釋迦拈花,迦葉微笑」,以心印心的法門。雖然他似乎明白了,可是一般學生都還不明白,所以孔夫子出去以後,

門人問曾子:「何謂也?」夫子所說的話,是什麼道理呢?是怎麼樣一回事?

曾子說:「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夫子所講的道,就是忠以持己、恕以待人,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盡己之謂忠,無欺之謂信」,盡到自己的責任了,就是忠心;能原諒人,容恕人,對人有一種寬恕的思想,就是恕。這就是忠恕之道。

節錄自宣公上人《水鏡回天錄白話解-賢聖篇》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