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31日 星期一

一者就是道

子曰:「吾道一以貫之。」

一者就是道也,道就是本來真面目。一貫天道,顧名思義,即是以一(天道)貫心(人道),圓融眾心為一心。面面俱道,處處皆理,人人修道,時時行道,使普天之下,天下為公,化娑婆為蓮花邦。


摘錄自基礎忠恕美國全真道院-一貫道宗旨 一篇 作者:陳淑鳳

克明峻德

我們講大學時, 講過這句話, 能明你最高最大的德. 什麼叫峻? 至極無以復加叫峻, 山的最高峰叫峻.
峻德是最大的德, 他能把最大的德光明起來, 明性復初.

我們想想看, 這個德是什麼?要是道的本體這一點得不到得的話, 你所做的那些德叫做善, 勉勉強強說, 只是德的一個皮毛. 孝悌忠信禮廉恥-八德全部都能做到的, 實際上說, 世界上還沒有. 能做到八德之一, 如做個孝子或做忠臣, 這已是鳳毛麟角了. 我完成了孝, 完成了忠, 在德之中只是幾分之幾而已.

仁義禮智叫做四端, 中心叫做信. 用信來充實四端, 用信充實仁, 可以把仁發揚出去, 四端必須用中間的道來充實.

四端的力量在那裏呢? 在中央.

一切德的力量, 它的發源點就在中央. 這個中央如果源源不絕的話, 所產生的德的力量很大, 這個中央要是沒有, 那德是假的, 是僞善, 是沽名釣譽. 善惡是相對的, 何謂相對的善?
如果知道做惡要坐監, 當然不好, 而行善雖然此世或無法享福, 但來世必定享福, 所以我多施捨; 多行善事. 這是在計較; 比較之中所產生的德, 是在有所貪妄之中所做的小德, 不是大德.

唯有由中央生出力於仁義禮智四端, 才能成大德, 這就叫做峻德. 明白德的本源; 萬體;萬德之本, 就叫做峻德, 克明峻德也是修的功手.
-----資料來源 吳靜宇前人-----

2007年12月29日 星期六

師尊談道錄 第六章-寂滅



友曰:「佛歸寂滅,老尚虛無,非異端而何?」


一、虛無寂滅,正不容易
予曰:「子所謂虛無寂滅者,果身歷其境,親嘗其弊,實實見得,有害於心性,而闢之乎?抑襲老生之常談,以耳附耳,自詡詡為聖賢之徒乎?我恐子之邪思妄想,朋從往來,紛紜擾亂,求入於虛虛寂滅,正不容易!


二、返觀靜寂,不忘覺照
夫心統萬物,極為真實。性涵一理,極為圓明。
而老之虛無者,保養虛靈,返還無極,愈虛無而心愈真實,非渺茫之謂也。
佛之寂滅者,返觀靜寂,滅除情欲,愈寂滅而性愈圓明也,非枯槁之謂也。
蓋佛、老之真處,「只去妄念,不去覺照」;即儒家「天理流行,人欲淨盡」之謂。


三、真學在心性,不論教門
所壞者,釋道之子弟,學焉而失其真;墜於頑空,流於執著,故儒以虛無寂滅譏之。
且真學道者,不必定做道人。
真學佛者,不必定為僧人。
今之道人,老之罪人也。今之僧人,佛之罪人也。顧以僧道之壞教,而歸罪於佛、老,則亦將以儒之不肖者,歸咎於孔聖人乎?」

師尊談道錄-第五章 異端 

異端 第五章
友曰:「子務學仙佛,而仙有似於楊,佛亦近於墨,皆異端耳。」

一、真正異端,誰敢直闢
予曰:「端者,即孟所謂四端也。
異其端者,其言不仁、不智,無禮、無義。
楊、墨之言,見於《列子》者,大半詖淫而背理,然其說辨甚奇,故可盈天下。惟孟子能辭而闢之。
若以當今之士人,見當日之楊、墨,又必靡然聽受,安敢直闢乎?
夫楊、墨之言,佛、老之所弗道也。

二、聖人心法
昔尼山之教,『性與天道』,非人不傳。故《論語》語質實,不語精微。其記曰:『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此即標聖人之心法也。自孟子沒,心法失傳,微言奧旨,往往寄於佛、老之書。

三、未曾認識,不可妄比
其精者,妙絕知識,浩浩淵淵,發洪濛之秘密,闡陰陽之苞符,實有補儒書所未及之處。至其精焉者,猶足開方便法門。子未嘗觀其書,窮其理,不過遙而擬之曰:『異端』,妄比楊、墨耳。」

2007年12月28日 星期五

感激所有



感激傷害你的人 因為他磨練了你的心志

感激欺騙你的人 因為他增進了你的智慧

感激中傷你的人 因為他砥礪了你的人格

感激鞭打你的人 因為他激發了你的鬥志

感激遺棄你的人 因為他教導了你該獨立

感激絆倒你的人 因為他強化了你的雙腿

感激斥責你的人 因為他提醒了你的缺點


感激所有使你更堅強的人 因為他提醒了凡事感激

贈閱「道德」月刊雜誌




點傳師談道德:多為別人著想 聖荷西一貫道聖德佛堂 默默教導古聖先賢道理 盼找回每個人的良知良能
【本報記者王慶偉聖荷西報導】台灣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因憂心台灣亂象,自2008年1月開始公開贈閱「道德」月刊雜誌,不談八卦時尚,只談「道德」,不但免費,還付郵資給訂閱者,盼望將固有卻逐漸喪失的道德價值重新喚回。
張榮發此舉讓公眾重新審視他長年信奉的「一貫道」。位於聖荷西的一貫道聖德佛堂幾位點傳師、講師表示,一貫道一直默默教導古聖先賢的道理,在社會各階層產生穩定的力量。
「道德是自己修出來、作出來的,凡事要多為別人著想、不要為自己想;為自己作主是不行的。」聖德佛堂91歲點傳師胡秀鳳表示:「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凡事有愛心、有公心、無私心,就是道德。」點傳師劉靜宜則指出,「將心比心」多為別人著想,想到別人如果對你說出、作出你想說、想作之事,是否會傷害到你,就是「將心比心」。
「人之所以作出許多奇怪、違反常理的事情,是對道德的道理不瞭解。」講師莊裕智表示,一貫道所作之事,就是講解這些道理,在每天、每周的聽講學習中,或是讀古聖先賢之書後,實踐在生活當中,自可轉移默化。
莊裕智表示,不論孔子或耶穌都講「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道理人人都懂,但是現代社會卻有很多人沒有想到這點,只想到現在我要什麼,沒有認知許多事物都是生命的一部分,只想到現在就要,就產生問題。
「若認知生命中長遠的價值,就不會執著於當下的需要,明白人人都有良知良能的道理後,自然作出對的事。」莊裕智指出。
講師陳秀雄指出,台灣張榮發將「道」用於企業上用的最好,事實上「道」、「道理」可以用在任何地方,小到個人的衣食住行;大到宇宙運行,都有「基本原理」在其中;今天社會有問題,就是有許多人不明白自己有「良知良能」,反其道而行,這是最大的問題。
「找回每個人都有的良知良能,如佛家所說『佛性』,基督教『神性』,學習將它顯現出來,是重要的工作。」陳秀雄表示。
講師林貴香表示,她曾拜訪台灣道親開設企業,看到企業完全以「道」的法則來經營,讓員工自願加入道的行列,使得企業經營繁榮,員工皆能作到自律守德,「因為員工在啟發個人的良知良能之後,都具有道德觀,對自己對別人都會有應有的禮數。」
林貴香指出,中國有五千年悠久歷史,但現代人卻沒有珍惜它,好好讀讀古人留下的道德教誨。「道德要從小處作起,耳聽眼看學習之後,在日常生活、家庭、學校開始作起。」林貴香表示,這也是各地佛堂都注重教育,將古聖先賢的道德示訓教導給下一代。
林貴香表示,佛堂裡傳授道德經或其他經典,由講師傳授道理,「效法先賢、敬天地、禮神明」,在潛移默化中使家庭健全、社會健全。

來源世界日報

2007年12月23日 星期日

一是道;貫是德


"貫"是德
不論處身於何時何地,於臨事接物上都能實踐為有德的人,是即一以貫之的道理。



節錄自 興毅道場-種籽月刊- 中華民國九十五年三月一日出

吾道一以貫之-宣公上人

曾子,名參,字子輿,是春秋時代魯國人。孔子說:「參也,魯。」魯,就是很老實的一個人;曾子的心很直,對父母很孝順,為孔門的入室弟子,傳授孔門心法。他為人注重信義,每天都用三省的功夫律己。
三省的功夫是什麼?就是「為人謀,而不忠乎」,我替人家做事情,是不是盡上我的忠心?我有沒有虛偽?有沒有騙人?有沒有盡上我的責任?「與朋友交,而不信乎」,我每天與朋友交往,有沒有欺騙朋友的行為?這也要省察自己。
「傳,不習乎」,老師所教授的道理,我是不是能常常溫習,時刻莫忘?
他有這種堅、誠、恆的思想行為:堅,有殷勤、堅固的心;誠,篤實、很誠懇的學習;恆,不會今天學一學,明天就不學,而是恆常不變的。
有一天,孔子對學生說話的時候,單單提出曾參的名字說:「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意思是說:「曾參啊!我所教授你們的道理,可以用一個道理貫串一切的道理。」這也就是佛法中所謂的:「一本散為萬殊,萬殊仍歸一本。」你能把一個道理通達無礙了,一切道理就都能通達無礙;你要是一個道理不明白,則一切道理就都不能明白。
究竟什麼是個道理呢?就是破無明,顯法性;不過在儒教裏頭,還沒正式講破無明,顯法性。
這個語意是什麼呢?就是人沒有自私自利的心,沒有這欲念。你若能沒有欲念,智慧就開發,一切的問題也都迎刃而解,沒有一切的障礙。

所以孔子說:「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我所傳授的道理,就是這個理論;你若通達了,一切的理論都會通達了,也就是所謂「但得本,不愁末。」你把根本的法門得到了,末梢的問題也都不成問題了。
曾子曰:「唯。」曾子一聽似乎明白了,說:「是!是這樣子。」也就好像「釋迦拈花,迦葉微笑」,以心印心的法門。雖然他似乎明白了,可是一般學生都還不明白,所以孔夫子出去以後,

門人問曾子:「何謂也?」夫子所說的話,是什麼道理呢?是怎麼樣一回事?

曾子說:「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夫子所講的道,就是忠以持己、恕以待人,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盡己之謂忠,無欺之謂信」,盡到自己的責任了,就是忠心;能原諒人,容恕人,對人有一種寬恕的思想,就是恕。這就是忠恕之道。

節錄自宣公上人《水鏡回天錄白話解-賢聖篇》

2007年11月26日 星期一

弘揚一貫道道義,實踐倫理道德



弘揚一貫道道義,實踐倫理道德,改善社會風氣---韓道長 慈悲 開示



還顧眼前這個世界,可引用狄更斯的雙城記那部文學名著的開場白:「這是 最美好的時代,也是最惡劣的時代;是智慧的時代,也是最盡的時代;是信仰 的時代,也是懷疑的時代;是光明的季節,也是黑暗的季節;是充滿希望的春 天,也是使人絕望的冬天;我們的前途充滿了一切,但什麼也沒有;我們一直 走向天堂,也一直走向地獄。」 的確,二十世紀是人類有史以來,科學最發達,物質最得勢的時代,也是 人類生活最奢華的時代,而今日台灣亦正處於商業掛帥、功利氣息彌漫之際, 雖因歷經數十年之生聚教訓,物質建設一日千里,人民生活較以往富有,然而相形之下,一般並未享受到「高所得」帶來之成果,大眾所面對的,是一個治 安日益惡化的環境,普遍心情上的不安,倍甚於往昔。故如何力挽頹風,因應 急遽變遷之社會環境,締建富而好禮、守法守紀、和諧團結之美好社會,須賴有志之士提出,顯謂宗教界共同戮力以赴此一大目標。如眾所知,欲改造世界 ,先改造人心,當以科學精神求「真」,以倫理道德求「善」,藉文學藝術求 「美」,透過宗教露修求「聖」,方可躋世界(社會)於「真善美聖」之境。


「一貫道」之本質為「中華文化」,參擷取孔孟儒家思想之精髓,以積極 的「入世精神」來教化人心,改造世界。目前「一貫道總、分會」均成立,已 深受黨政及社會各界肯定,並寄予厚望,其精神主張亦均與吾人日常生活息息 相關,故獲得廣大知識份子之認同。


道中韓老前輩說:「多少年的苦心,使得目前一貫道漸漸普遍到世界各國 。當年不敢相信會有這一天,但仙佛的話先說後應,今天面對種種事實,不由 得我們不信了。」


又說:「中國自古雖無宗教之名,可是實際上仍有宗教。」 的確,我們中國人喜歡講「天道好還」「大道無私」「公道自在人心」…等的 話,足見是以「道」(即西方人所言之「真理」)為國人普遍之信仰。當代哲 學大師 牟宗三 先生也說:「儒家(或云儒教)雖無宗教儀式,卻具有宗教 之特質。」是故儒教始終對「人間世」有極度的關懷,孔、孟思想特具廣大的 包容精神,為他種文化所不及。從前中國境內之各種著名宗教,幾乎全是外來 的,如:佛教、基督教、天主教、同教等,我們都﹒可接受,一視同仁,絕不排 斥,更無所謂「宗教戰爭」,足證我們深受孔、孟、老、莊思想薰陶,心量廣 潤。


「一貫道」為「天啟」的信仰,亦秉承此一特色。孔、孟儒家思想,欲透 過切實可行之途徑,以造就「人間天國」!即「大同世界」,不太強調「死後 上天堂」,是「把天堂搬到人間來」,一這正是儒學的平易處,也正是「一貫道 」信仰之可貴處,最能消弭戾氣、化解紛爭,解決現實社會的諸多問題。因此 ,歷來宗教泰半是由國外「輸入」的,而今「一貫道」卻是「輸出」的,由中國發展到外國,也最足以代表中華文化之精神與特色,這確是令人自豪的。


「一貫道信仰」最合乎中國的國清,一本中國五千年歷史文化中心思想的 「孔孟之道」,與 國父「三民主義」中所要建設的「理想社會」(即「大同 世界」),完全不謀而合。其思想淵源正來自二千五百年前,記載於禮記禮運 大同篇中短短的一百零六個字。 謝東閔資政曾指出,我們祖先有這麼優秀的文化,可惜我們還沒有辦法做 到那個地步,像目前鐵窗越來越多,心靈、環境……等各種污染愈來愈嚴重, 離「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境界還差得遠,實在對不起我們的祖先。 欲建設理想社會,是世界各國思想家一直在尋思的問題,他們也提出了許 多辦法,也就是各種「主義」。例如:資本主義、社會主義,無政府主義等等 ,但實驗的結果,都有許多缺陷。比不上孔聖人以短短百餘宇,將國家各種措 施都包括在內,且會政、經、社、文化各方面,無所遺漏。 首揭「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凡事皆以天下眾人之利益為前提。


選賢與能」是內政運作,選擇豎且能的人參與國家政事;


講信修睦」是外交政策;


「不獨親其親,子其子」則要發揮博愛精神﹒,敬老慈幼,就便是對待自己 的雙親子女一樣;「矜寡孤獨麼疾者皆有所羞」是指「社會福利」措施;治安 上則要做到沒有盜竊亂賊,也就是「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集孔子大道精華於一書的「論語」,教導我們如何做人處事,雖是兩千五百年前的思想了,但是到現在可用處還很多。在日本尤其受到重視,目前已成 為他們「企業管理」的必備書籍了。因此,我們家家戶戶應該有一本「論語」 ,並加以研究,就像歐、美基督教家庭,戶戶有聖經一樣。 承要中國文化的日本,從都市到鄉村,無論大街小巷都整理得整齊清潔; 人的來往有禮貌,真正做到「富而好禮,貧而樂道」,他們更由「經濟大國」 通向「教育大國」,以發展和重視教育為傲,值得我們效法。 謝東閔資政認為,圍棋、象棋、麻將是我國發明的遊戲,傳到日本後,圍 棋進入每一家庭,而且有些電視台廿四小時都有節目教人下圍棋;麻將只在俱樂部才有人玩。反觀我們,麻將幾乎進入每一家庭,圍棋只是少數人在研究。 一這些都值得我們深思反省。 我們前人曾慈悲開示「創造大同世界,應具備的學問」(底下十項標題, 是參考「王鳳儀善人」的分類),大致如下:


(一)心理學:須排除敵對心理,不要跟人起對待心,我們靜來常思己過,閒 來莫談人非;我們心胸要寬宏大量,要原諒人、同情人,對人要有愛心,更要 誠心誠意。


(二)飲食學:我們吃東西要有節制,不可暴飲亂食,減少殺生害命,就是培 養道德心、佛心。


(三)運動學:不管「外丹功」「八段錦」或「太極拳」都好,要勤而不斷, 有恆心,動中可以取靜,譬如:打太極拳一小時,心平氣和,雜念全無,想發 脾氣也無從發了。


(四)衛生學:講衛生得要細心,清潔外面,調和內心,少思寡慾。黎明即起 ,打掃屋子庭院,抹桌子,整理環境。在心理上也要衛生,不要胡思亂想、或 生出「貪嗔癡愛、怨恨惱怒煩」的念頭,裏外都要衛生。


(五)精神學:要精神振作有朝氣,還要有思考力。比如說:要策劃事情應該 怎麼做,善用思考力,並保持樂觀、活潑、瀟灑。


(六)家庭學:古人言:「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國家為?」家不能治理,焉 能治國?又如何創造大同世界?家要有規矩,五倫要守,勤儉持家,忍耐負責 。五倫就是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各止於至善,為人父止於慈,為 人子止於孝,兄則友、弟則恭。做兒子的要孝順父母,做父親的教養兒女,手 足之間,要互相友愛。夫妻間,則應相敬如賓,家人均宜各守倫常之道。


(七)社會學:要互助互諒,濟困扶危,熱心公益慈善事業,非禮則勿「視、 聽、言、動」。在人際關係方面,與人交往須為別人著想,不可一味地要求人 家幫助,而要互相幫助,並應救濟困難,扶助危急者,若能做到以上所說的, 方算是正人君子。


(八)倫理學:除了前面「家庭倫理」外,我們還要進一步講求「宗族、社會 」倫理,要謹言慎行,敬老尊賢,長幼有序,恪遵綱常倫理,才能使六親和睦 ,社會安定。


(九)社交學:我們要行「忠信」之道,「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一個人說話忠信,做事篤敬,到了 蠻貊等不開化之地,也可行得通。否則,連自己鄰里也行不開的。所以我們要 有忠心,守信用,不貪不合理之財,不交無益之友,「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 憚改。」要交那些對我們有幫助的,德行比我們高的;有錢的不一定就是真朋 友。此外,能「勸善規過」,才會使品德精進。


(十)公德學:因為民主時代,更應養成「守法守紀」的好習慣。中國人一向 注重「私德」,卻忽略了「公德」;注重「個體」而疏忽了「群體」。這是我們極待培養的。以前上海公園(法租界)門口招牌寫著:「中國人和狗,不准進入。」便是我們永遠不能忘懷的一項恥辱,絕對要知恥、雪恥。 以上淺顯的道理,多半是源自儒家的「倫理道德觀」,只要能實踐在日常 生活中,就能受益無窮。 至於如何「弘揚道義,實踐倫理道德」?


約有如下數端:


一、應本著一貫道精神啟發良知良能:由政府大力支持,教育部(廳)、救國團等單位全力配合,鼓勵提倡「宗教教育」,增設「宗教學院、研究所」( 以因應多元化之社會),或於學校、社會教育課程中、社團中、週會時,請人 演講,並視實際需要,適當地介紹各種宗教,適時地加入少部份宗教課程。平 心而論,「教會學校」的「生活教育」,總是比較成功的、徹底的;﹒學生們的 「倫理道德心」,也較容易發揮出來。社會或青少年犯罪率不斷提高,而作奸 犯科、殺人勒續者,十之入九,大概都是「無神論」者,甚至不知「良知」為 何物的,大有人在。我們「一貫道」,即本儒家精神的「神道設教」,能從人 心根本處滋潤全身,讓靈明的本性再顯和光。(另外,日本「正則學園」高校 ,也是因重視儒家人格道德教育而頗為成功之一例)。


二、須從「教育」入手:使「宗教、家庭、學校、社會」四種教育,緊密結 合,相輪相成,勿令各自為政,致效果不彭。目前最嚴重的,是幾種教育之間 ,都呈現脫節現象,欲振乏力。今日一貫道所為,即是藉著積極的「自覺 覺他」的教育效果,挽化世風人心,亦即彌補「學校、家庭」教育之不足,強化家庭教育,進而由一貫道道場展現社教(社會教育)之功能,為一己和眾人 創造幸福。以下是一則真實故事。 一位國中小弟(姑隱其名),因為國小時級任老師嚴格,至國中老師管理 鬆懈,加上結交壞朋友,國一下功課開始趕不上,國二更差,二下遭到留級命 運,父母很生氣。早先罵他幾句還有用,後來反而頂撞父母。一天,其父親叫 他脫去上衣,以皮帶抽打他,他厚著臉皮,且表現反抗之態度。事情到此地步 ,打罵無效,父母痛心,但亦無可奈何。 一日,一位他的同學,半開玩笑似的,約他和一群同學去求道。當天神明 藉木筆沙盤,講孝順之道,說每人的做為,上天都有記載。若不聽父母的話而 使父母傷心者,實在是有罪三言詞很令人感動。這位小弟當下良心發現,深感 愧對父母,有負養育之恩。 這天同家後,就變得很聽話了。其父母十分訝異,怎會前後判若兩人?忍 了幾天,追間原因,才恍然大悟。父母心想:真不可思議!我們管不住的孩子 ,「一貫道」替我們管好了。於是他們立刻一起加入一貫道行列。(當然,此 類實例甚多,僅學此為代表)。 這說明了兩種教育(宗教、家庭),互相配合則收效必宏。


三、寓教於樂,成果不凡。社會各界一再擔心青少年問題,政府亦呼籲為人 父母者應重視青少年課餘生活,但是每逢暑假除了老生忙於應考,家長忙於陪 考之外,其餘青少年則處於無人關心的時段,一貫道領導前輩首先重視到青少 年間題乃是父母疏於關心,學校老師力所不及,社會的引誘,乃於民國七十二 年籌辦青少年暑期國學育樂營,獲得廣泛迴響,台北市政府發現到由宗教團體 來辦效果頗佳。引述畢班同學一段話來闡述心連心的迴響,一位就請國中二年 的限姓同學說:「十多年來只知道父母經常上佛堂,假日總是到廟堂去,今天 我才知道父母親偉大的一面,捨己為人的情懷,真令我深探感動,以後我也要 效法他們。」另一位同學說:「每個禮拜天,都有許多客人到我們家來,大家 都非常客氣,有些熟面孔,有些生面孔,但是他們都對我很好,今天我才真正 認識到為什麼他們那麼好。」許許多多的例子,每年都迴盪在全省數十間大廟 堂之中。


四、進修、陶冶、變化氣質:一貫道的特色不在於誦經,不在於排場,而是 在於從週一到週日,每天的進修班,一個對宗教陌生的人,當他求了道之後, 接觸率性進修班能使他當下迴光返照,感嘆時光易逝」、歲月不饒人,能使他覺 悟名利的牽腥,使他發心、使他淡泊、使他明志、使他感受到數十寒署不可輕 易流失,因而他樂於再進修,新民班、至善班、培德班、行德班、崇德班,每 班一年的進修期限,從感恩到發心,從飲水思源到敬老尊賢,從佈施到無為, 從實踐到體悟,都是一貫道渡人,引人入勝的殊線。瞬道長慈悲開示,道不是 高深的學問,道就在日常生活當中,這就在自己身上,從渡好人、說好話,做 好事足以培功立德。簡短淺顯的話語當中,寓含著字字珠璣,蘊藏著無限玄機 。所以一貫道信徒都是從實踐中求證驗,從力行中得甘露,自自然然法喜充沛 其中。 天下溺,援之以道。社會病了,且病得似乎不輕,風氣壞了,且壤得相當 嚴重。但是大家不用灰心,不用頹志,最伯的是我們不知病在那裏,壞在那裏 ,今天我們已的然知道,病在自私自利,壞在功利主義,只要有識者能共體上 天好生之德,不忍民族幼苗受摧殘,為人父母有義務去栽培,為社會的一份子 更有責任激濁揚清,所以我們必須結合各宗各派,各宗教的人士,一齊為淨化 世道人心而努力不懈。一貫道四十年來在台灣默默推動倫理道德,實踐修身齊 家,力行中華文化已頗具磐基,今後一貫道的信徒責任更重,為喚起人類良知 ,義務更深,同胞血肉濃於水,所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 ,為萬世開太平,是你、我共同的使命。

2007年11月21日 星期三

師尊談道 第四章 心性


友曰:「子之說,於佛、老為近,恐未免為異端也?」

一、聖賢學問
予曰:「子以異端相譏,子固儼然儒教中人矣。我姑不與子辯異端,請就儒教言之:
聖賢學問,不外於心性。
有血肉之心、有虛靈之心。所謂『虛靈』者,果何所指乎?
有氣質之性、有天命之性。所謂『天命』者,的在於何處乎?

二、儒者心性實學
心何以存?
性何以盡?
氣何以養?
命何以立?
何以配義與道?
何以須臾不離?
何以不睹不聞?
何以在前在後?
何謂儒者之樂境?
何謂『儒者真種子』?
喜怒哀樂之未發,是何氣象?
仁義禮智根於心,是何講究?
《大學》言知止,言在止;《中庸》言費隱,言誠明,孟子言養性,言養氣。能實實領略否?
三、一貫
『性與天道』,一貫傳心之法也。
『一』是甚麼?
『貫』是甚麼?
以一理貫通萬事,只是渾圇言之。究竟徹上徹下,是如何做功夫?
四、領會近在一身的道義
《易》曰:『成性存存,道義之門,黃中通理,正位居體。』此四語,己指出性命實際。
若《河圖》之『虛其中』,《洛書》之『實其中』凡取諸象數者,指近在一身,讀書人能於此等處領會乎?
至於性,發見之大端,曰『仁、義』,曰『孝、悌』,曰『忠、恕』;身體而力行者,能有幾人哉?
大約科名而外無事功,文章而外無學問;世道之衰,士習之壞也。
五、真儒難得
間有樸厚者流,安分守己,可謂『善士』。但所執著拘,所見者小;而義利之辨未精,理欲之界未透;進而與之言天道,則茫然不解,訝然驚疑耳!
夫就儒論儒,真儒少而偽儒多,偽儒是亦異端也。
即如子滿腹文章,不達生死,讀破萬卷,一竅未通;轉眼形駭委棄,與草木同枯,亦復可悲!可歎!其何暇責予以異端乎?」

師尊談道錄 第三章 輪迴 

友曰:「輪迴之理,果足信乎?」

 一、生死輪迴,儒書早已提出
予曰:「儒書已言早之矣!《易》云:『精氣為物,游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精者,受生之初也。游魂者,托胎之始也。知其情狀,即生死之輪迴也。
子路問『死』?夫子曰『未知生,焉知死?』死者,生之根也;生者,死之根也。知所以生,自知所以死。其中有死即有生,生即死之機,何嘗說無生死?
《中庸》曰:『誠者,物之終始。』終之所以為始也,循環無端,何曾斷滅?
賈誼曰:『千變萬化,未始有極,怱然而為也。』
張子曰:『知死之不亡,可與言性。』
程、朱不信地獄,其註朝聞道一章,乃曰:『生順,則死安』
困死即斷滅,則止言生順,又何必言死之安與不安?故有生死,自有輪迴,有輪迴,自有前因後果之報應。
《易》曰:『餘慶、餘殃』,《書》:『降祥、降殃。』《春秋》所載二百四十年間,一切奇奇怪怪,皆因果之實錄。雖左氏浮夸,不無附會。而按其事跡,未必全誣。

二、生死輪迴的憑據,難以悉數
嘗考《史書》所載:如文昌十七世為士大夫身,哀盎十世為僧,王曾為曾子後身,蘇子瞻為戒禪師後身,范祖禹為鄧禹後身,夏原吉為屈原後身,梁元帝前身為眇目僧,宋仁宗為赤腳大仙降世,文彥博為南極仙翁化身,吳越王轉生為宋高宗,如期之類,的確可憑,難悉數也。
三、當究生死輪迴之理
夫六合之寬,宇宙之大,何奇不有?今人生長方隅,見聞孤陋,所習者,不過舉子之業,何嘗博覽載籍,以識前言?所遊者、不過百里之遙,何曾遍訪高賢,以發奇氣?知識甫開,孽緣踵至;婚嫁未畢,已迫桑榆;慌慌忙忙,了卻一世;固無暇究生死輪迴之理,只糊糊塗塗,消磨於輪迴生死之中而已矣!」

師尊談道錄-第二章 援證

友曰:「子之志尚矣!子之說多援儒入釋,而又好談果報者,何也?

一、三教各有不到之至理
予曰:儒與釋、道,體同用異。究其宗旨,各有不刊之至理,皆有不敝之精神。
儒之門戶,不假釋道以鳴高。釋道之風規,亦不借儒以不譽。援釋道以入儒,儒固不受。即援儒以入釋道,於釋道亦不加尊。
歷來名家,有從儒入釋道者,有先涉釋道,而歸宿於儒者。各有來由根器,毋事強同云爾。

二、儒釋道本自一理,互相援證,亦無妨害
予談釋、道,或間以儒說,不過印證匯通之意;非以釋道有背謬處,特借儒以解之也。
夫以萬殊而論,枝葉甚多,儒與儒且相為水火,何論釋道?
若追到太極一本上,儒、釋、道一而已矣。即互相援證,其為說亦何害?
昔孔子云:『西方有聖人焉,名曰:﹝佛﹞。又曰:『老子猶龍』,是大聖人,未嘗以佛、老為非而闢之也。
且子所謂援者,援古之儒乎?抑援今之儒乎?如謂援古儒,而古人往矣!所存者,紙上糟粕耳!援不援,俱無關得失。如謂援今儒,則章句文字,又予所不樂援者也。

三、談因果輪迴,亦可補救世道人心
至於談因果之說者,為中下人說法耳。當今世道衰微,仁義充塞,雖有庸德庸言,亦難挽人心於不壞。
蓋義理之心微,不得不怵之以利害; 趨避之情熱,不得不動之以災祥。
故上指天堂之樂,下指地獄之苦,中言累劫以來,輪迴轉變,生死冤緣,因果報復之理;使庸庸者,有所慕而為善,有所畏而改惡,是亦補救之微權也。」

2007年11月20日 星期二

研讀十五代祖之著作順序


知理之本於學,庸

故以學,庸為先

知數之本於大易也

三易探源又次之

知理不離數,數不離理;
體用同歸,顯微一致也,故一貫探源又次之.

凡以釋理之疑也,故以理性釋疑終焉.

2007年11月11日 星期日

師尊談道錄-第一章[讀書]

第一章 讀書 

有友問於予曰:「子資質美甚,不求聞達,務為迂避,讀書人固當如是乎?」

一、讀聖賢書,所為何事?
  予曰:「誠哉!是言。是予之愚也。然而予之自計熟矣!自謀審矣!如子所謂聞達者,『名利』而已矣。是有命定,不可強為。求進而得進者,百中能有幾人乎?
即使求而得之,宦海風波,許多危險!名利中人,亦是憂患人人也。若始終得意,須有大陰騭、大福澤;若予既少陰騭,又鮮福澤,而且不長於藝業,何必妄求,自惹煩惱?
況百年瞬息耳!生居華屋,死即山丘。念彼美人,無非黃土!予願抱璞以自完,不願推選以為人役也。
夫讀書者,求其所以為人也。自天子以至於庶人,皆各有為人之道,而皆於書中闡發之。讀書而不能為人,讀亦何益?今之讀書者,期能文而已,借取衣食而已,求其能躬行實踐,不愧為人之道者,誰乎?予未嘗不讀書,特不肯妄用於枝葉耳!

二、為人之大要,貴在身力行


至於存誠之學慎獨之功養心寡欲之事;以及孝弟忠信,一切為人的大要,雖未克一一體行,竊稍領會之。


三、讀書要能返觀自責
在子意,謂予不像讀書人,試問:孔聖人當日,困像如今讀書人之張狂粉飾否?恐挾文章之一術,務名利之一途,未足了為人之事也。等而下之,用機變、縱嗜欲、惟利是趨,以惡為巧,則四民之首,實罪之魁也。請各返觀,將自責之不暇,何議論他人之得失乎?
四、廊廟山林,人各有志
予也逍遙於山林,寄興於嘯歌,自樂其樂,原不能強諸君以相從;而諸君苦志焦思,忙忙碌碌,亦斷乎不能挽予之駕,再做勞人!況有廊廟,即有山林。堯、舜在上,巢、由依然,高風隱逸,歷代多多,亦何異於予乎?」

2007年11月8日 星期四

心靈分享2

一個堅定者 不會有徬徨的心
一個慈悲者 不會有厭倦的心
一個大勇者 不會有畏懼的心
一個重任者 不會有輕鬆的心

心靈分享

人有人意,我有我意:合於我意,恐難人意。合於人意,恐難我意:人意我意,恐難天意。合得天意,自然如意。

人生不可以活得隨便 但是可以活得輕輕鬆鬆 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 但是不能完全沒有壓力 所以當你有愿可了 有機會可修行時 就要好好珍惜。

在修辦時要中和 在待人時要溫和
在失敗時要安和 在相處時要協和
在道場中要相和 在考驗中要平和
在生活中要調和 在處世中要寬和

教好子女才是最佳投資--感恩園87年九月號


凡事講求投資報酬率的今天,什麼才是最佳的投資?個人認為只有對孩子的教育投資,是只漲不跌,且有更高的附加價值。由於社會犯罪年齡降低,學校、家庭教育面臨嚴重的考驗如果每一個家庭,在子女教育方面多付出一份心血,社會便多一股善良風氣,為人父母者為何吝於投資呢?
◎依輔導經驗發現,現代孩子有下列基本特性:
自我性提高--凡事喜歡自己做主。
順從性減低--不但有話要說,而且喜歡批判父母。
功利感增加--凡事講求報酬,喜歡計較。
責任感降低--升學主義作祟,讀書成為孩子唯一責任,造成孩子不易分擔家庭責任。
好奇性增加--對新鮮事感到好奇,進而去嚐試。
◎父母因應之道:
停看聽--抽空多陪孩子,多溝通、多談心,亦師亦友。
培養幽默感--不要老是繃著臉或一味禁止與斥責,適時調適並培養氣氛。
尊重個別差異--勿做比較,以免傷及孩子的自尊。
善用行為改變技術--多鼓勵、多觀察,對孩子的不良行為,找出起點後與以改變。
做父母難,做現代父母更難;面對多元化的社會衝擊,
筆者的建議是具備五心 --「愛心、耐心、信心、恆心、上進心」。盼望普天下的父母,都能成為標準的--『五心』上將。

很多人用「心心相印」來形容夫妻或情侶間的。事實上這句話是禪宗裡的修行用語。兩個人只要相視一笑,彼此就能以心相印,這個就是「心心相印」。
禪宗又叫人直指心。在自己跟另外一個人之間,不需要語言,也不需要動作,彼此就是你知我知,非常的清楚; 好像並沒有說什麼。

「禮、義」的意義

禮者,理也。聖人承天命而制之者也。用以表示恭敬之儀容,又表示尊敬之動作。乃天理之節文,人事之儀則也。所謂節文者,譬如為人之子,應盡其孝之義務,此即天理。晨昏定省,冬溫夏涼,生事之以禮,死葬之禮,祭之以禮,此即節文,乃為人子之禮也。禮者無所不包,男女有別,長幼有序,作事有規,淫亂不犯,此皆莊嚴、中正之禮儀也。然國之四維,以禮居先,無禮儀則上下亂。故聖人制禮,所以齊民。

君子守,所以保身。運於作事接物,常存誠敬之心,以正為在禮者,禮之不可易,乃是正人身之法則也。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四非者罪也,四正者罡也,願世上修子,其共識之。義者,宜也。即指人無有私慾,行事正當而合宜之謂也。

孟子云:「夫,路也。惟君子能由是路。」故君子處貧困之中,不失大義,而能修身修心,不為物慾所蔽。又逢發達之時,亦不敢奢華浪費,或行敗德背道之事。義方之義,原出於天。故大義可以參天,大義者,捨身不顧,如關夫子之為義殺身,至公無私。若周公之大義滅親是也。

孟子曰:「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此大義之所以難能也。

語云:「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此道者,義也。不義之財寧死勿取。

子曰:「見義不為無勇也。」是以君子有見義凜然以赴之氣概,善盡所擔之天職。古有義馬之賦,今有義犬之文,走獸尚能知義,人豈不可為之乎?

一貫探源(1)-王覺一

氣天象天。雖分九重。而造歷之法。實本於三。
蓋宗動天為乾。而恆星天為乾之中。土星天為乾之下。
此三重合而為天行健。蓋宗動天之行度不可見。
而以恆星天,每日繞地一周所過者為度。歷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

繞地一周。復還於初起之度。為一歲之周。向下木星天為離之初。
火星天為離之中。日輪天為離之成。木火一家。合而成離。中含一陰。
故次健於天。一日不及恆星天一度。歷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

不及恆星天一周。而復起於初起之度。謂之一歲。此氣盈之所自出也。
向下金星天。為坎之始。水星天為坎之中。月輪天為坎之成。坎卦一陽。陷於二陰之中。
故行遲。每日不及恆星天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不及日輪天十二度。十九分度之七。

歷二十七日半。而與恆星天。復會於初起之度。二十九日半與日輪天復會於初起之度。

謂之一月。此朔虛之所自出也。合氣盈與朔虛。而閏餘生焉。故乾為純陽。動中動,而行健。離為動中靜,而次健。坎為靜中動,而行遲。坤為靜中靜。麗以不動為正矣。宗動天雖一氣渾圓。

上貫星斗。下貫大地。中貫人物。屈伸往來。默運四時。終始萬類。

。以數推之。不遺累黍。此七政之所以分。八卦所以列。閏餘之所由起也。


黃帝之時。神龜出洛。風后則之,以演奇儀。大禹則之。而演洪範。文王則之。而翻卦象。或得其數‧或得其象。踵事增華。而後天之大用彰矣。天現洛書。即現宗動天之大用也。
易曰。參伍以變。錯綜其數。即言洛書之數也。嗟自孔子逝。而微言絕。其文雖存。而解者鮮矣。愚生也晚。

不得親見風后,大禹,文王,孔子,而師事之。幸餘編之街存。反覆玩味。久而不舍。似有神明啟迪於無言之表者。謹將參伍以變。錯綜其數。

入用之處。筆之於圖。公諸同好。借以就正於有道者。

2007年11月7日 星期三

韓老前人雨霖所知師尊辦道歷史(1)

本人( 韓老前人)於民國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七日求道,那時去北京檢查病,
遇見宮彭齡引見到研究班。


畢班時,活佛師尊大施顯化,本人( 韓老前人)從此立志修道、辦道。
年終病癒回天津,又脫了大劫難,因本人( 韓老前人)去北京後,在天津工廠遭到綁票,綁票的人要綁我( 韓老前人 )去,因我去北京未遭劫。


二十八年正月初四日去北京老師、師母。回天津每日去佛堂練三才報字,隨點傳師各處開壇。
於日本抗戰時期,各處變亂,人民困苦,求道者皆能脫劫避難。
民國二十八年七月,大水淹了華北數省,天津市內,法、日、美租界地各處均水深七、八尺,
市內撐船。天津胡道長桂金在法租界光華里住,因大水淹沒,遷移城內北門西,明德佛堂居住。
本人( 韓老前人 )每天去明德佛堂演練三才,與胡道長天天見面。
後來各位前人等研究給老師買房子,本人( 韓老前人 )也助五百元購屋。

因天津道務宏展,接老師來天津,臨時住在霍永盛家中,不是長久之事。
於民國二十九年在天津城內府署街,買下一棟雙併四合房,本人( 韓老前人)每天去操持整理一切,胡道長也搬去住好,接老師、師母來天津暫住。
本人( 韓老前人 )全家老父妻子等,於民國二十九年四月搬回寧河縣潘庄鎮老家居住。
本人( 韓老前人 )一心捨身辦道,在天津同胡道長在一起,宮彭齡管帳目一切,因他去外省開道,報告道長說:『 韓先生辭事不作,一心辦道,總壇帳目可以由他負責。』道長報告師尊。

由民國二十九年至三十七年這一段時期,同胡道長、張前人、孫前人與本人( 韓老前人 )同住七年之久,胡道長老父、兄、弟等均是十七代祖師之弟子,與師尊、師母均是師兄、師弟,對於老師家庭之事知之甚詳。
老師降生於前清光緒十五年七月十九日,降生時天壇失火,華北半個天全是紅的。
老師家住濟寧鄉間,雙劉店小村莊,老師父親家有農田,濟寧有一小商店。
老師二十歲時,常往濟寧街市與朋友來往。有一季農田收割之時,老師對於農工不熟習,老師父親說:『 在家門口充當英雄,那有什麼好看!有本事外面創去。』
老師一聽自己難過,一氣之下去上海。老師有一姑丈在上海軍營服務,老師去投奔當一名軍人。
老師身體魁武升一小軍官。
不過一年,家中去信言說他父親病重。老師急急回家,看護父病並不嚴重。
過幾日,老師父親囑告老師好好做人,我不行了!你給預備什麼木材,不要多浪費。
大家看他老人家年歲不老,病也不太重,就未去做。過了幾日,他又說:『 你們不聽我的話,要耽誤了,叫吾著急。』這時才買木料,並未動工作。
他老又說:『 你們不聽我的話,叫你買木材,你們不聽,多用錢買這個木材,不對我的心意。』
他老未看見就知道,趕快去做。過幾日,大家看他老人家有一點不大好,
這才預備糊紙轎、紙人、壽衣等預備好了。
有一天,他老對大家說:『 我要走了,給我穿衣洗臉。』
大家著忙侍奉他老人家一切就緒。
他老說:『 吾要走了,你們不准哭。』說完就閉眼走了。
大家一看,斷了氣,這就哭了。
忽然,他老又睜開眼說:『 吾不叫你們哭,你們一哭吾心又亂,所以吾又回來了。
你們給我預備的轎也未給我焚燒,我走到某某地方,聽到你們哭,所以吾回來告訴你們。』
大家這才想起糊的轎未燒。
喪事辦理完畢,老師就負起全家責任,維持生活,侍奉母親,心中耿耿思維對父未盡奉養之道。
至民國四年遇見褚老師傳道說:『 修道能超拔父母,脫輪迴苦海。』
老師一聽能超拔父母,想起對父未盡孝心,就有心求道,又怕受騙。
所以他老跟母親說『 有這一貫大道,能超拔父母,我想您老先去求道,
看看如果是真道,吾再去求。』

於是他老母親就先去求道。以後上佛堂聽人講說大開普渡,如何如何……。
他老母親才跟師尊說:『 你去求道去吧!這道是真的不假。』
老師這才去求道,以後跟隨褚老師( 那時點傳師均稱老師 )各處渡人辦道,
齊家立佛堂想超拔父親,那時佛規渡一百人才能超拔一層父母。
二年時間,老師才渡了六十四人,心中煩悶渡不了一百人不能超拔父親。
褚老師稟告祖師說:『 一人渡一百人很難,有一位張先生實在無法渡一百人,
才渡六十四人,不能超拔父親很難過。』
老祖師想一想也知道不容易,他老就請示老母:『 渡一百人很難,求老母慈悲可不可以減少。』
老母隨後就批訓說:『 好吧!從此人開始六十四功加一果。』老師這才超拔老父升天。
現在齊家就可以超拔一層父母,這是民國二十八年老師暫定佛規時,求老母大赦從寬,從此齊家者即可超拔一層父母。至現在還是遵此佛規,如果超拔祖父母或是姑舅師父等,必須有大功者才可以。老師跟隨褚老師辦道,過了幾年褚老師歸天了。
此時我們老師並未見過祖師,褚老師歸空後,老祖師聽褚老師說過:『 有一位張先生人品德性很好,是一位人才。』
這時老祖師想起就派人把吾們師尊找去,就問我們師尊說:『 你的老師不在了,你想跟誰修道?』
老師回答說:『 我聽祖師吩咐,讓我跟誰我就跟誰。』
老祖師一聽說:『 好吧!你就跟我吧!』從此以後老師就跟老祖師直接辦道了。
至民國十四年老祖師歸天,老祖師得的喉嚨病,不能吃東西。
臨終時召集各弟子說:『 修什麼道!我得這個病,去買肉去。』
各徒弟不去,他老說:『 讓你們去,我要吃肉開齋!』有人就買來了。
煮好了,他老讓大家吃,他老也吃。
可是他老不能下嚥,各弟子也有吃的,我們老師一看,心想這是大考,就暗中躲一旁去了。
自古以來修道全是老師考徒弟,現在我們修道得知道,自民國二十九年三月十五日老師請老母到壇在天津霍宅,本人( 韓老前人 )報字,李定斌乩手,老母指示,還要立爐立會,考煉人才。
老師跪求老母說:『 免了吧!孩兒無才無德,擔不起這個大責任,請您老另選賢能,再三懇求免立爐會。』

老母乩筆一撮說:『 好吧!從此以後以天地為鼎爐,永遠免去爐會。』
至今五十多年並未有立爐立會。
吾們今天修道在天地鼎爐之中,無形無相之鍛鍊全不之道,受考也不知道。
希望大家時時謹慎,不可疏忽,以免造過。
老祖師歸天之後,各處領袖全以為道高德重,這道統誰接續呢?
就請示老母,到壇指示說:『 但等三月百日後,自有消息對爾聞。』
未到三月,各領袖又問老母的,老母一氣之下說:『 你們各有天命。』
大家一聽就以為各有天命,功高的領袖就各辦各事去了,我們老師心想:天下無二師,那有各有天命呢?老師就等過了百日,老母到壇指示:天命由祖師老妹妹( 大家均稱老姑奶奶 )代理天命十二年。

老祖師前清道光二十九年四月二十四日生,光緒三十一年三月十五日奉領天命掌道盤普渡眾生。
至民國十四年二月初二日歸天,領命二十年,享年七十六歲。
至民國十九年老母有訓:因天時緊急,劫難來臨,老姑奶奶代理天命十二年,以陰陽合曆,改為六年。
師尊師母二人領命普渡三曹,在家出家,並指我們老師與孫師母必須有夫婦之名,此訓一出大家嘩然!

罵我們師尊。老師去單縣( 師母是單縣人 )辦道,大家要打出去,我們老師也不敢去了, 十七代弟子等濟寧一帶道親也毀謗。有一次老師在某某地方辦道,忽然見師母等人也去了,老師一見說:『 你們作什麼來 !』
師母那時很尷尬,隨師母辦道的人說:『 老祖師有命說:『 今天你們去某某地方有事。』我們遵師祖之命來的。』
正在這時候,老祖師來到說:『 你們二人必須有夫婦之名,老母有命,我祖師作主,
結為夫婦,就在今天,不能違老母之命。』
我們師尊、師母一聽,怕得不知道如何是好。
諸天仙佛來借竅者有多位賀喜,老祖師有命,( 師母 )一定要去我們老師家中,不去不行。
師母隨(之)大家到我們老師家中,老師家中劉師母破口大罵,
我們師母在老師家過了一晚,哭了一夜。
隔天就同師尊與各位信徒從去濟南住下,慢慢發展道務,濟寧不能住。
十七代祖師弟子也毀謗老師,可是隨從我們師尊師母這些人,也是十七代祖師之弟子,因知道這一切之事是上天安排,不是大家所說毀言謗語,所以返回又拜我們老師師母。
我們胡道長父母、兄弟全是十七代祖弟子,跟隨我們師尊師母辦道日久,全知道這種種一切之事。
還有劉師母不承認這事,她兩手倒背身後,不能轉動,有一月之久。
我們胡道長勸她老說:『 你承認吧!這是上天主使你受考。』
劉師母叩頭求老母慈悲說:『 我承認 。』她的手才轉過來。
師尊師母在濟南慢慢從頭再開闡道務,二、三年之間,開到青島、徐州、蚌埠各處至二十四年。
有一位劉向前老先生是大名府人,在山東求道來天津開道,不認識人,開道最難。
他老人家在天津河北公園,坐在草地上,手拿一本理數合解自己唸來唸去,每天如此三月之久。
忽然,有一位公館當管雜事的伙夫向老先生說:『 我看你天天在此唸什麼?』
劉老先生說:『 你不知道現在大開普渡,我在此地找有緣的人,勸他求道,能脫苦淵,脫劫避難。』
小伙子一聽就說:『 你看我行不行。』
劉老先生說:『 可是你一人不行,我們老師在濟南,你要再渡幾人,
我可以去濟南,請我們老師來傳道。』
小伙子一聽就說:『 我不認識字。』
劉老先生說:『 你姓什麼?』
他說:『 我叫任希舜。』
劉老先生說:『 好名字,你拿這本書找認識字的人看看,可以渡他。』
任希舜拿這本理數合解就到算卦的地方讓他看,這位算卦先生姓于名鴻洲,學問好,一看此書,問:這是什麼人給你的?
任希舜就把劉老先生說的普渡眾生一貫大道等情形。
這時算卦的于先生找梁耀先,也是算卦的。
他們就找劉老先生說一貫道普傳的事,於是他們又渡三、四人共有七人。
劉老先生去濟南請老師來天津辦道,住在天津河北亞東旅館。
見了這幾位談論大道之寶貴,因無有佛堂臨時就在旅館,點道開壇,仙佛到壇,
乩手齊丙寅,老師自己報字。

講三寶之後,老師說:『 你們再渡人我再來。』老師就回濟南去了。
這幾位求道之後,全知道好就渡人。過了一段時間,共有二十人。
劉老先生又去濟南請老師來,仍在亞東旅館,臨時點道。
老師說:『 你們有志願辦道,找地方立佛堂,大家研究,知道道的寶貴,才能普遍闡開。』
老師走了之後,大家出錢,每人一元租了一棟房子立佛堂,買了一張床。
第三次請老師來辦道,以後慢慢道親也多了,再請老師來辦道。
老師就派胡桂金點傳師騎腳踏車,由濟南沿路辦道到天津,辦完道又回去濟南。
以後天津渡人求道,也有旁位點傳師來辦。
到二十五年,天津道親就多了,在法租界光華里,找一棟房子,請師尊師母來天津住幾天。
此時有孟慶周做飯,張文運前人在光華里管帳看佛堂。
正在這時,山東有一位馬思偉創一心天道龍華聖教會,自稱馬皇帝。
在山東濰縣,有三宮六院,信他道的全姓馬,衣服全是左大襟,也很盛。
政府知道了派人去山東查問,派去的人不知在什麼地方,到濟南問人:『 一心天道在什麼地方?』
有人說不知道。又說:有一位張老師,你問問他也許知道。
到我們老師家問:『 你這裡有姓馬的嗎?』
老師說:『 有。』
不分青紅皂白就把吾們老師,還有齊周銘點傳師、齊丙寅乩手、王星五點傳師等五人送到南京,一詢問不對,錯了。
有句俗話:『 有錯拿,無錯放。』
糊里糊塗就關在牢獄之中,在獄中老師急躁問老祖師這樣怎能辦道?
祖師說:『 你們忍耐,老母前者有訓:五老金陵爐。』
老師說:『 我不知道要關多少天呢?』
祖師說:『 三百天。』
老師說:『 太久了。請老祖師求老母慈悲減輕一點好嗎?』
過了幾天,老師又問,
老祖師說:『 老母慈悲減三天。』
到了三十六年春,政府有命,找保釋放。
真是差三天開釋,可是找保辦手續又耽誤了三天,還是三百天。
在老師受難之時,各處道親怕怕,不知如何是好?
在這段時間,師母由濟南到天津各處奔跑,告知大家,這是魔考,大家不要妄動。
在這時天津法租界佛堂,有幾位前人問仙佛說:『老母有說:將來彌勒出世平收萬教,什麼時候?
現在老師被困,吾們怎麼辦呢?』
南極仙翁到壇說:『 快了,過幾天你們就知道了。』
大家一聽很高興,還不讓他人知曉。過了幾天,他們幾人又問南極仙翁。
仙翁說:『 明天就來到,你們可以去西沽某某橋上等候,穿的什麼衣服,手中拿一手杖,什麼鞋。』
大家一聽全高興,不讓其他人知之。這幾人第二天早晨就去某某橋上等候,
果然來了一位,大家一看是窮人,不像祖師,有人說穿的衣服鞋等,看看對不對?大家詳細一看全對,於是上前去問:『 你老人家從什麼地方來?』
這窮人說:『 吾從西方來。』
大家一聽這不錯,正是仙翁說的老祖師,
趕緊上前扶他老人家說:『 我們聽仙翁說您老人家來到,特別來接您老人家,隨我們走吧!』
遂後雇三輪車接他老人家,先到澡房剃頭洗澡,買新衣服煥然一新,
大家一看真像祖師,請他吃飯,住在交通旅館,大家侍奉。
早晨起來吃早點,這時他掉眼淚,大家問說:『 您老人家別難過,有什麼事嘛?』
此人說:『 沒想到我還有今天。』
又過一天,知道的人也多了,有人報告師母去了。
師母說:『 你們貪心妄想受大考了。』
大家再一看也不像樣了。
再問他:『 你姓什麼?你做什麼的?』
他說:『 我是要飯的,你把我請來做什麼?』
大家一聽錯了,讓他走吧!
他說:『 你們把我請來又叫我走,我往那裡去?』
回來大家又送他一點錢,他才走。
所以我們修道不能起貪心妄念,這一段過去的事,也算笑話。
本人( 韓老前人 )由民國二十七年求道,二十八年正月初四日去北京見師尊師母,
從此捨身辦道,並未立愿。
二十九年大家給老師買房,本人( 韓老前人 )同道長等,各位前人住在一起, 辦理印書局、立學校( 忠恕小學校 )、買墓地為道親百年後之事,開診所,天津共有五處。

本人( 韓老前人 )經營各種錢財帳目等事。
至民國三十年三月初三日領命為點傳師,此次師尊師母在天津初次放命,共三十六位,
各處地方接有保薦,聚在一起辦理。
此時胡道長仍稱點傳師,因各處來信有稱胡道長者,
報告老師說:有人稱道長。
老師見信就說:『 你現在就算道長好了!』從此以後各處來交代辦事之人均稱胡道長。
此時中日戰爭正劇烈,由二十六年七月七日,日本在蘆溝橋發生侵戰至此數年,
人民遭殃,中國政府退怯,四方鄉間民不聊生。二十八年華北大水災,數省被淹。
到二十九年,餓死者有二十多萬人。
華北一帶人民自保,各鄉村練紅槍會邪法,刀槍不入,日本見了不敢侵入。
此時大道也宏展,因求道者均能脫劫避難,人人平安。
至民國三十二年日本戰力將要敗,筋疲力盡了,濟寧至兗州一段鐵路要拆,
老師全家劉師母名淑珍( 一八九五年生屬羊 ),師兄茂明又名英譽( 一九一七年生屬蛇),
師姐名茂錦( 一九零五年生屬雞 ),師嫂名陳建榮( 一九一六年生屬龍 ),老師孫女名德玲,在天津生一孫兒,老師起小名津生大名德潤,以後又生一男孫名德善。
在天津住三年時,每隔三日或四日,本人( 韓老前人 )一定去問問缺少什麼東西錢財一切等事。
劉師母慈眉善目,可是見面常說:『 你們孫師母,那是大考道的,我等只可點頭而已。』
老師家中儉樸與平常家庭一樣,到民國二十五年秋,在四川開道各位前人,
因四川道務宏展,請師尊前去看看,與大家結緣。
有一位甄中和,他是空軍小隊長,駕機來接老師師母,老師因有事不願意去,他請假一個月。
至一個月後,老師還未去,他就辭職不做了,一定等老師前去。
過了兩個月後,老師師母一定前去,隨師駕的選一位坤道,北京張道長找了三位大小姐。
老師選了一位周淑賢,三十六歲大小姐,吾們北方稱周大姑。隨師母駕於三十五年同去四川。
三十六年八月十五日,師尊歸天後,各處共產黨興起,道也停止,人民逃亂。
於三十八年師母也避難到香港,四十三年隨師母來台灣,就是周大姑一人同來。
六十四年二月二十三日師母回天交旨,周大姑隨王浩德離開台灣,至現在不知在何處。
師母靈柩埋在桃園大溪對面山坡地,因此地號寫的是王浩德他那邊道親 ─ 于先生之名,因此別人無法改建也。
甄中和老先生也來台灣,師母來了之後,他也未見面。
民國七十六年在中壢歸天,現在無人可知,因他有幾位空軍後學,現在也不在世了。
我們師母雖然是十七代祖師弟子,並未見過老祖師之面,我們師尊隨褚老師去單縣辦道之期,我們師母那時只是一位誠心道親而已。
褚老師歸天之後,老師才領命,又去單縣辦道。我們師母隨她老母親常往佛堂操辦道務,所以這時期才熟識。

後來至民國十九年,師尊師母結為夫婦之大考後。老母有命,普渡三曹,亙古未有之事,至今普遍各國,證明天命不假。
老祖師辦道之時,只能超拔父母,未有渡大仙之事。
我們師尊師母結為夫婦之名後,頭一位氣天之仙求道的是雲遊姑娘,那時大家不明白,無人敢渡,是我們師母花十塊大洋錢渡的。
從此各處鸞壇大仙求道者,日益增多。遊字班大仙,雲遊姑娘為雲字班仙長,因她助道有功,老母加封教化菩薩,雲字班三千名已滿。
後來再有大仙求道者,為悟字班。王陽明求道後,是悟字班第一名,為悟字班仙長。

民國二十八年,本人( 韓老前人 )每天去佛堂報字,常有大仙到壇訪原人渡他求道。
本人( 韓老前人 )在舊曆十月間,有一天心想渡十人,不一定有成道的,渡一位氣天大仙即時超氣入理天, 准成,我( 韓老前人 )做一個大仙前人也好。
心又想找一位有名的,世人皆知的才好,隔天去佛堂一開壇,報名號司馬光,
奉南極仙翁之命,來壇訪原人渡他求道。
南極仙翁為氣天仙長。
我( 韓老前人 )心一想,昨天我( 韓老前人 )動念想渡一位有名望之大仙,今天司馬光到壇訪原人,我( 韓老前人 )心一動就想渡他。於是報告胡道長掛號,我( 韓老前人 )渡司馬光。
至隔年二十九年正月十六日隨道長去濟南求老師點大仙,還有劉夢榮老前人,還有一位王萬金先生也同去渡大仙。
這天老師回濟寧,師母找人往其他佛堂,請來三才開壇。
師母請示南極仙翁,這幾位大仙可否准他們求道?功德費若干?請南極仙翁指示,
南極仙翁到壇說:『 王萬金渡大仙功德費黃金萬斤。』王萬金一聽不知如何是好,
此時師母就說:『 老仙翁不要開玩笑!萬金誰能有?』
仙翁說:『 減價仟元好了。』
師母說:『 太多,他家還有父母兒女生活還得要顧,減一點。』
老仙翁說:『 最少八百元。』
此時道長問王萬金說:『 你看可以嗎?』
王萬金回答說:『 可以。』
轉筆又叫:『 韓恩榮( 韓老前人 )你渡的這位大有名氣,可是貨高價出頭,
不折不扣一仟元,言無二價。』
師母此時又求說:『 韓先生他本人一心辦道,不賺錢,可以少一點。』
老仙翁說:『 言無二價。』
此時我( 韓老前人 )說:『 可以。』
當初我( 韓老前人 )想渡大仙,心中打算一仟元可以。今天仙翁一說,正是我(韓老前人 )的心意。
師母點完大仙求道後,吃午飯,下午師母派人領導至濟南市看看名勝,轉天隨胡道長回天津了。
一九九四年九月 韓老前人恩榮書于福山

2007年11月6日 星期二

花時間做十件事

花時間做十件事─時間是生命,是不可逆轉的,浪費時間,就是浪費生命。生命係短暫的,而浪費時間則使生命更為短暫。所以必須學會辨識出什麼是該做的事, 而別把精神輕易耗擲於瑣碎的事物上。

十八世紀德國哲學家歌德曾說:如果我們把時間用在對的事情上面,我們永遠都會有時間。而以下十件事情是每個人都應該花時間做的事:
1.花時間思考─這是智慧的根源。
2.花時間工作─這是成功的代價。
3.花時間助人─這是快樂的泉源。
4.花時間閱讀─這是知識的基礎。
5.花時間去笑─這是去除煩憂的妙藥。
6.花時間健身─這是財富和生命的保障。
7.花時間沉思─這是淨化心靈、身心合一的捷徑。
8.花時間娛樂─這是享受人生、永保青春的秘方。
9.花時間愛人─這是生命最動人的樂章。
10.花時間計畫─這是如何有時間做前九件事的要訣。

一是道;貫是德

"一"是道,"貫"是德,不論處身於何時何地,於臨事接物上都能實踐為有德的人,是即一以貫之的道理。

節錄自 興毅道場-種籽月刊- 中華民國九十五年三月一日出

吾道一以貫之

論語:里仁篇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

曾子曰:“唯”。

子出,門人問:“何謂也?”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